這三年來達成一項不錯的成績是,幾家有名的軟體公司客戶,願意認可我的培訓服務的專業程度,而能固定找我去幫忙培訓或輔導產品團隊成員。
當公司有大舉招募或有新的大型團隊剛建立,與其找資深的工程師自己做教育訓練(大家技術能力很不錯,但不一定適合當講師或是讓其他人在短時間內提高技術水平),還不如固定找我去進行內訓。
就像是新人融入到團隊前要先滿足的 criteria,他們期望到團隊中能用最快的速度,大家的溝通詞彙、設計原則、寫作流程,甚至於技術水平不會因為過去的背景而導致落差太大,或是把產品開發主力的寶貴時間,拿來進行教育訓練,可能事倍功半。
能維持這樣的合作關係,能在客戶公司內進行不只一次的技術內訓,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肯定,原因如下:
1)培訓不只是講師技術專業,培訓還必須得有效果,上完課大家能在實務上讓產品、服務變得更好。
2)公司因此有獲得更多效益,教育訓練公司也是要考量投資報酬比的,能繼續找我去內訓,代表公司仍在持續獲利,而且投資在員工上的教育訓練成本,能在獲益上獲得更多。
3)專業能力跟訓練完的成效,不容易被專職的工程師取代,如我之前常提到的,很多人的技術能力跟領域知識都比我功力深厚,但怎麼讓大家都能變強、都想變強,則是我最專業的地方。
除了技術需要不斷精進,身為專業培訓師,我們學習心理學、行為學、研究人的動機、引導、教練、變革、聲調、簡報、甚至人類大腦對學習的各種知識。而這些是一般工程師不會去花時間精力點的天賦。
這也是為何即便是公開課,很多人自費上我的課,而且上完一門課後,通常會順便把其他門課都上完的原因。
其實我的天賦點很多在培訓的相關技能上,而不只是技術領域。(例如大家一直很肯定的一點:點燃大家心裡面那股熱血)
最後,感謝一路支持的企業客戶們,以及鐵粉學員們,除了你們的信任、支持,還有檯面上檯面下的引薦,都是我現在還能持續精進的原動力。
2021 年,我會盡我所能舉辦一些活動回饋給您們。
—
圖片來源:
Thanks to Tim Mossholder @timmossholder for making this photo available freely on Unsplash 🎁 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WE_Kv_ZB1l0